3)第358章 强大兼并弱小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相同的读音或文字,该有的区别还是会用口语体现出来。

  不过,看不到智氏内部会因为哪个人的出身而有歧视。

  目前智氏约有二百五十万的总人口,其中约有一百八十万是地地道道的晋人,其余大部分来自卫国、齐国、长狄,更有因为战败被俘的楚人、吴人、郑人、秦人、等等。

  其实,哪怕是贵族也没有多么强烈的国家归属感,更不能要求普通人有什么家国情怀了,他们在智氏落户,能出征就代表着已经拿到了上进渠道的钥匙,想要的是过得更好,哪来的闲工夫因为地域或出身的不同搞矛盾。

  他们已经抵达雁门山的南面平原,到目前为止暂时一次都还没有跟赵氏展开较量。

  因为目前没有城邑的关系,当地肯定没有正式的名称,智氏大军驻扎的地点后面被称之为“平阴”要到战国时期了。

  燕非并不是第一次看见智氏的大人物,纳赋的次数多了,有幸两次见过智瑶本人,被当成了人生最为幸福的时刻。

  为什么智瑶后面还要加个“本人”的原因是,像燕非这种狄人的出身,他们会有雕刻木雕供奉的习俗,哪怕是成为智氏一员都没有改掉那种习俗。

  不是地地道道的诸夏出身,好多族裔都保持着原始崇拜,他们什么都能供奉,得知哪个谁非常厉害,自己给加工了很多光环,再雕刻木雕时时供奉。

  智瑶真的很厉害,尤其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拿来供奉一是畏惧,再来就是对强者的崇拜。

  类似的习俗会被相当多的族裔保持下去,好多牛逼的人物都享受过成神的待遇。

  燕非驻扎了两天,某天中午突然得到出击的命令。

  作为骑兵,出击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燕非带来了两名随从,随从负责照顾战马,出征时将马镫、马鞍装备到战马,还要检查马掌上马蹄铁的状况。

  虽说现在诸夏苗裔不缺懂得骑马的人,打从事实上还是没有自小在马背上长大的那一批族裔更擅长,因此智氏这边的骑兵之中地地道道的晋人只是占了四成左右。

  现在智氏有多少骑兵?因为不存在什么正规编制与非常规编制的区别,无非就是下达征召命令,征召了多少人区别,有多少骑兵着实是比较难以定义。

  比如这一次,智瑶打算征召一万骑兵,得到征召令的骑兵最少需要带上一名随扈,多的可能会带上三五随扈,造成骑兵编册上有一万名骑兵,加上随扈也能骑马作战,合起来可能有个三四万骑手的样子。

  类似于燕非这种其实有专门的称呼,他们有自己的农田与牧场,可以被称呼为骑士。这也是智瑶带来的改革之一。

  智瑶本来想组建专门的骑军,后来放弃的原因是没有必要。

  主要因由是战马的质量就那样,不具备组建突骑兵需要的素质,具装骑兵就更别想了。

  那种现实之下,每年下达征召命令,骑士集结成有编制的部队,前往某处进行游弋或清剿任务,完全是在接受训练以及进行实战,用不着再占常备军的名额。

  等待哪天有了优秀的战马能够编练突骑兵,更专业的训练才会展开。而这一天不知道还要等多久,也许要等着智瑶派出去的人手从西域那边带回更优良的战马?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