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8章 或将决定能不能成为始皇帝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怎么维持呢?进行纳赋的人,他们或是携带一名或多名随扈,补充粮食便是这些随扈被安排统一归乡,取好物资之后再去某地集结,重新来到进行纳赋的主人这边;甲胄或是武器损坏?花钱用其它代价在军营找匠人修呗。

  不是原国特殊,完全是春秋时代就是那么一回事。

  一直到战国晚期,协调能力最强的秦国,士兵依旧要自行武装,军队则是按照爵位提供基础保障,爵位不够想拥有更好的装备,或是吃得更好一些,花钱购买是办法之一。

  考古而出的一些文献就能证明上述观点,例如黑夫在服役期间一再写信回家要衣服要钱,哭诉家里再不送来,没有被冻死也要被饿死了。

  与其他国家相比……,或者说在化家为国之前,智氏对各阶层可以说要比各个家族或国家要好非常多!

  智瑶向各阶层提供利息不高的借贷,一开始主要是针对比较拮据的纳赋群体,希望这些人能够保持统一制式的装备。

  后来,智氏这边拥有自己土地的群体一再增多,针对购买畜力、种子、农具等的贷款出现了。

  大实话就是,搞借贷各方各面对智氏当然最有利,何尝不是方面了实在有需要的群体。只要利息不是太高,或是坏账太多,能说是一种良性互补吧?

  财政允许的话,智瑶会一直将借贷进行下去。不是为了从中赚取多少钱,单纯为了快速增强整体国力罢了。

  依靠借贷强国这种操作,法兰西做过,后来因为沙俄没了,搞到法兰西也惨了;美利坚其实是一个依靠信用来维持经济的国家,一旦信贷出现问题,经济危机也就来了;以为其他国家就没有类似的情况吗?怎么可能嘛!国家之间互相买国债,允许信用卡发行,滥发贷款,乃至于网贷泛滥,问题多多呀!

  该懂的道理智瑶都懂,提前将战国时代到来后,断绝有实力弄借贷业务的家族或国家,他们搞高利息的借贷而已。

  现在,原军除了骑兵之外,步兵的着甲率达到百分之百,乃至于他们个人或国家备下的甲胄还有剩余。

  一支全员配甲的军队,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是多么恐怖的事情吗?

  从以往智氏与敌军交战产生的伤亡对比,能够看出身穿甲胄的士兵多了有什么优势。

  这一次,看似激烈的交战,原国步兵的阵亡人数竟是两天过去不到五百。

  所以了,孙武在了解智瑶的某些担忧之后,提出再调两个“师”到战场就足够的结论,认为现存的一万四千左右的骑兵,加上接近四万步兵,再来两个“师”进行增援就够了。

  那么,原国就是想用一万四千骑兵和五万五千左右的车步兵,对抗可能数量会达到十五万以上的联军?

  “楚国亦有难事。然,为救君主,来十万兵必有,或将十二三万;余下诸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