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72章 这是在为难寡人啊!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以及东部的疆土,其实并不是智瑶劝降的绝佳时机。

  司马穰苴私下猜测:“难道是君上疲惫了,打算暂时放弃征战?”

  算起来,原国自建立以来年年征战,大多数时间还是智瑶率军亲征,有所疲惫是比较正常的事情,尤其智瑶不光要顾及自己,还需要考虑整个国家的各项状况。

  那么,智瑶感到疲惫了吗?并没有。

  只不过,一国之君长期统兵在外,对国家着实不能算是一件好事。

  在其它各方各面,原国的民生状况有好有坏,总体来说还能继续撑下去。

  以军民的意愿角度,原国则是举国陷入狂热的征战热情之中。

  没有太复杂的原因,当前改变自身命运的方式不多,入伍征战是绝大多数人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方法,能够参战只会感到欣喜且充满期待,暂时没有受到征召的人则是盼着自己某天能够踏上战场。

  某种角度来说,智瑶面对举国上下狂热的征战热情担忧多过于欣喜,深怕遭到一次挫折之后,来个物极必反的现象。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狂热的好战没什么,不具备军事技能的好战则就显得很不应该了。

  智瑶对智氏的每年两次集训才展开六七年,并且是一种缓慢铺开的方式,可能有些地方已经集训七年,另一些地方才开始一年。

  那些才展开一年集训的地方,便是原先属于魏氏的封地。

  属于智氏直属的郡县都那样,韩氏、狐氏、钟氏等家族的封地干脆不存在集训。

  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具备军事技能的人上战场,看看楚国屡屡动员二三十万人到战场的发挥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军队不是看人到底多不多的。

  智瑶还是决定尝试劝降。

  原国给郑国开出的条件是以当前现状,也就是说两国停战,郑国接受原军已经占领的土地归于原国。

  同时,郑国需要向原国进行经济赔偿,再成为接受原国调遣的属国。

  必然还会有其它更精细的条款,比如原国可以派遣大臣到郑国的中枢或地方兼任某个职位,成为原国属国的郑国每年怎么进贡,等等方面。

  司马穰苴听完说道:“若是郑国愿意,与亡国无异矣。”

  那一套并不是智瑶首创,楚国就是用那种方式灭亡了一个又一个国家。

  因为有前例可以借鉴,郑国君臣得知原国开出的条件,肯定会发现是楚国玩惯了的招术。

  有鉴于郑国当前的局势,他们心里会非常纠结,不接受原国的条件极可能马上就会亡国,接受了某天会以更屈辱的方式亡了国家,可是接受了起码还有挣扎的余地。

  看就看郑国君臣到底会怎么选了。

  与此同时,出使“新郑”的原国使节还有另外一项任务,将楚君中被俘的消息传播出去。这个用意是让逃进“新郑”城内的楚军知晓楚君中的现状。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