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19章 三件大事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智瑶一个提醒,经过翻译的对话不一定正确,或许翻译还会从中作梗,不能轻易给出什么承诺。

  会面继续,该谈什么也接着谈,只不过仅能算是初步的接触。

  “你等且先学会原国语言,再行谒见。”智瑶说这话时,面容老和蔼了。

  蜀国和巴国的使节在一脸茫然中被请了出去。

  智瑶看向台狐,吩咐道:“寻来懂得蜀国语与巴国语的人,你亲自领着与两国使节接触。”

  台狐也知道今天的接见过于草率了,赶紧应:“诺!”

  其实这也是初次遇到这种情况,没有经验所导致。

  毕竟,原国有过交流的国家,前来出使的正使起码懂得说“雅语”,没有语言不通的困扰。

  既然周王室没了,自然也不需要周室“雅语”的存在,该换成原国的语言。

  而智瑶已经在原国做统一发音的普及。这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会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尽管耗费的时间会很长,做了总比不做好,不是吗?

  始皇帝做到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智瑶不止要追寻始皇帝的脚步,明知道难度还是想要给加上话同音这一条,一代人完不成就下一代人接着做,直至将目标完成。

  讲实话,智瑶把秦国灭了,清楚关于“大一统”的理念决不能丢,要不然哪怕原国一度无比强大,还是会遗祸无穷的!

  纵观世界历史就知道了,出现过的强盛帝国不少,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的独有华夏。这是因为域外没有“大一统”的理念,诸夏的“大一统”理念则是深入人心。

  关于“大一统”的理念,始皇帝其实是执行者,提出相关理念的人是秦惠文王赢驷,后继一大帮人杰一起逐步完善。

  让“大一统”在诸夏根植的人还有三位,第一位是创立汉帝国的刘邦,第二位是完成思想大一统的刘彻,第三位是司马政权(两晋)终结之后再次让汉人翻身的杨坚。

  这种伟大事业能够参与进去就是荣幸,没有必要再去分个人贡献值的高低了。

  智瑶侥幸“生”的比那些伟人都早,一开始只想要获得权力,后来致力于创建国家的强大,到了完全有实力一一灭掉列国达成“一天下”的成就,自是应当有更崇高的理想了。

  在智瑶登极后的第九年(前457年),同时也是莒国灭亡的第一年,一道急报从齐地传到“中京”。

  所谓的“中京”就是原国正在建造的新都城。

  消息则是越王勾践一再派人侦查,确认原国并没有在莒国或东莱周边屯兵,还派出使节团前来试探原国的态度,最终果然还是没有忍住诱惑,选择了进军东莱!

  “大王,勾践亲率两万大军出莒地,另有六万越军由文种统率向西侵入杞国。”

  “正值越国与大原联姻之际,越王突然出兵?当是以为大原此时专注太子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