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2章 深知寡人之心啊!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讲真心话是有点瞧不起义渠的。

  当然了,目前的义渠并不是最为鼎盛的时期,他们才刚刚掌握“游而不打”的战法,需要更多的时间理解“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精髓。

  需要让智瑶在意的是,义渠从秦国获得了一批匠人,估计掌握了更为先进的开采以及冶炼技术,加强参战人员的持械质量。

  此前各个与异族接壤的列国,他们对上周边异族之所以好打,原因在于列国的军队职业化和武器装备、战术战法上的优势。

  不过,中原王朝面对北方游牧族群通常会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优势,仍旧每每出现中原王朝被游牧族群打得满头包的战争,从中能发现战术战法充分主导了战争的胜败。

  比如到了西汉,汉军用铁器与手持青铜武器的匈奴作战,一开始就是全面处于劣势,后面汉军也研究出新的战法,才慢慢打得有来有往,直至后面能够压制匈奴。

  那就是匈奴在战术战法上一种优势的展现,搞得明明有六千多万人又在科技层面占优的汉帝国需要花费近百年才打崩匈奴。

  匈奴人的战术精髓并不复杂,每每出其不意偷袭汉帝国边疆成功,一旦汉军战局优势就不与之交战,汉军来了就猫起来,再重复趁着汉帝国属于防备搞偷袭的那一套。

  原国近些年不是完全放纵赵氏代国,难就难在找到赵氏代国的主力,并且很难逮住正确的栖息地。

  不开玩笑,原军知道赵氏代国在九曲之地,可是这个九曲之地相当大,一旦赵氏代国得知大批原军来袭,他们就往阴山里面躲,想在广袤的阴山里面找到人,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如果原军的数量少,赵毋恤就能集中优势兵力试图歼灭。

  原国与赵氏代国的战争,很早就进入到钓鱼模式,通常情况下是赵氏代国在躲,搞到赵毋恤明明有筑城的计划,一再拖延下来连地基都没有开始弄。

  中行寅说道:“赵毋恤不愿与大原交战,与义渠交战则有利可图。若赵氏代国胜,便可进军义渠,夺地或许赵毋恤不为,夺人则十分渴望。”

  要不怎么说赵毋恤是在诸夏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人呢?充分了解到没有足够的人想完成什么事情非常不容易,只有人口充足才能保证国力的上升。

  智瑶对增加人口的贪欲一直没有停止,好几次都忍不住想颁布法令强制多生,清楚相关体系跟不上才又硬生生忍住。

  “确实!有义渠的人口做诱饵,赵毋恤明知道其中风险也愿意冒险的吧?”智瑶用奇异的目光打量自己这位叔父,不太明白中行寅是突然开窍,还是得到高人指点。

  智瑶有些话必须说明白,道:“如若大原在秦地集结大军,赵氏代国、义渠必会知晓,原有大战也将消弭。”

  中行寅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智瑶继续往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