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7章 俺的靠山比你们硬(4200)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不会也是一个不讲规矩的人呢?

  一些早熟的小伙伴,他们甚至都在思考赵鞅为“元戎”之后,会是嚣张跋扈到什么程度,会不会是下一个栾书或是下一个三郤结合体。

  像栾书或三郤集合体都不算什么,别是下一个韩起就行。

  话说,韩起怎么了?他在赵武面前伪装得太好了,使得赵武以为会是一个公事为重的人,哪能想到上位之后各种极尽的瞎胡搞。

  有了韩起做榜样,范鞅有样学样乃至于干得更过份,没有魏舒后面补窟窿,晋国早就该玩儿蛋啦。

  赵伯鲁又不是瞎子,也不是没有脑子,自然发现众人看待自己眼神上的怪异,多少有些羞耻感地想道:“我能怎么样?管不到父亲啊。”

  这一次好多二代跟随出征,其中并不见赵毋恤的影子。一来是赵毋恤的身份不够,最大的可能性是伤势还没有痊愈。

  他们现在每一个人都是单独一乘战车,跟随在大部队的中间位置,正在朝卫国的方向进发。

  哪怕有魏侈带着三个“师”没有离开,正在行军的晋军看上去还是显得浩浩荡荡。

  事实上也是那样,数千人看着就挺多,何况是五多万战兵和接近四万辅兵相加起来的近十万人,一条长龙从天际的这头一直延伸到前方视野无法看到的尽头。

  现在的年月,武装力量不是国家的军队,甚至家族也管不到“士”或“徒”想要带上多少名辅兵,等于说携带多少辅兵是战兵自己决定。

  以前晋军出征,参战人员还是能够很阔绰,一名战兵带上至少两个随扈,主要是保管粮食以及其它物资。原因嘛?纳赋除了要自行武装之外,还要自带粮食。

  作为“主人”的一方,能决定的就是自家要出动多少辅兵,带上应急用的粮草以及军械等等。家族的规模越大,携带的军需物资就会越多,反之亦然。

  好多小伙伴根本没有见识过这种场面,保持着很高的兴奋点,大喊大叫的事情却是不敢做的。

  有一些‘司马’乘车在大军之中来回巡视,一旦发现谁搞东搞西,轻的就是口头警告,重的除了拉出去砍脑袋又能是什么。

  他们每天的行军里程大约是二十五里到四十五里,是快或是慢纯粹看路况。

  路途上,智瑶注意到一个叫“燕”的诸侯国,听到的时候有些发愣,纳闷燕国不是在辽东那边么,怎么跑到中原腹地来了。

  后来,智瑶才知道这个“燕”是南燕,一个异姓诸侯国,也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型诸侯国。

  “燕国好像跟中原诸侯失联数十年了啊?”智瑶知道老智家的封地有跟燕国接壤,只是双方没有过联系,真真也是一件怪事了。

  他们行军到“曲濮”地界时,前方传回来消息,讲的是赵鞅所部已经跟齐军和卫军已经发生交战,战事爆发的地点在“漕”那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