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章 赚大了的智瑶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黄父”是智瑶选定接下来久居的地方,不出意外待上三年最少,多则可能待个七八年。

  智瑶为什么来到“黄父”的原因很简单,他知道这里有相当多的露天煤矿,尤其还存在铁矿。

  有煤矿又有铁矿,智瑶想干什么不用多说了吧?

  老子乐得不去“新田”居住,免得看多了晋国众“卿”整日倾轧感到恶心。

  孔子则是将来到“黄父”当做是一次结善缘。

  晋国尽管已经从“世界霸主”沦落到只是“中原霸主”的地位,并且“中原霸主”的地位也一再遭到齐国的挑战,可是晋国未必真的弱到哪去,纯粹是内斗太严重,导致无力顾着国外罢了。

  这一次回国之后,孔子想干一件早就想做的大事,不太确定国君到底能不能罩得住自己,想到的是能不能寻个外援,一开始想的是求助于齐国,恰好在“洛邑”碰上智瑶,觉得求助晋国也许更好。

  那么,孔子回国之后想干什么大事?他要杀掉一直以来的死对头少正卯。

  “少正”是官职,“卯”是名。他也是一个学问人,一直以来跟孔子针锋相对。

  两人的学说相似又矛盾,结果是孔子的三千子弟竟然经常跑过去听少正卯讲课,偏偏回来之后他们会拿少正卯的知识提问孔子。

  这种不是撬墙角的撬墙角着实惹怒了孔子,尤其孔子觉得少正卯是“三桓”推出来跟自己打擂台的代言人。

  孔子本身就非常讨厌少正卯的一些学说,再加上是政敌,不杀怎么行呢?

  “吴越争锋之象已显,楚、齐或可喘息,晋则事多矣。”孔子说道。

  晋国远在中原,吴国则是位处东南,两国并不接壤,晋国的事怎么就多啦?

  说起来的话,吴国的崛起过程中晋国可为功不可没,老智家也没有少出力。

  大约六十年前,智瑩首先提出壮大吴国的建议,为的是让吴国能在东南牵制楚国,帮晋国获取霸权。

  晋国一再派出贵族前往吴国教导其知识,有那么点要将蒙昧的吴国拉进文化圈的意思。

  时值吴国一再败给楚国,甚至还发生了几年内三代吴君战死在与楚军交锋的战场上,一名从楚国逃亡到晋国的贵族……也就是申公巫臣为了吴国的存续出了大力气。

  现在好啦!吴国到了夫差当家作主就忘记了晋国曾经的恩惠,他们连续击败了楚国,兼并好多个国家觉得自己变得相当牛逼,一再入侵越国的同时,隔空对晋国喊话要约架来决定谁才是真正的世界霸主。

  智瑶示意二十来名十三岁到十五岁的学伴仔细听。

  年龄太小的学伴没来,原因是年纪小根本听不懂那些,极可能还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

  这一批十三岁到十五岁的少年就是智瑶想要培养的其中一批人,近日来一再跟随智瑶听老子和孔子讲课。

  认知天下局势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