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章 虎落平阳的节奏?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智跞给出了早早让智申回国的答案。

  凭良心说,赵鞅一贯的表现太让人缺乏信任感,导致智跞必须防着赵氏一手,别说韩不信是待在国内了。

  不防着赵氏和韩氏的话,国战取得辉煌战绩,老家却是被赵氏联合韩氏给掏了,对外的战绩再辉煌又有什么用?

  韩不信留在国内是为了防止秦国趁着晋国对付中原列国来袭,做出这种防备是有过历史教训的。

  曾经的晋国跟楚国为了争霸几乎每年都要爆发大战,有那么两次被秦国从背后偷袭,一次是秦国跟白翟、赤狄结盟侵犯晋国,另一次则是自己蛮干。

  在秦国的两次偷袭中……,注意,是偷袭,也就是秦国根本没有向晋国宣战。在秦国的这两次偷袭中,倒霉的都是魏氏,有一次还发生了数万黎庶被秦军屠杀的恶劣事件。

  那可是屠杀黎庶啊!即便是最为野蛮的吴国都没有做过对黎庶的大肆屠杀,秦国偏偏搞出了有计划的屠杀黎庶行为,不止是没有遵从周礼的交战礼仪那么简单,几近于跟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

  世人不知道的是秦国在春秋时期对晋国干屠戮平民只是一种开端,等他们强大压根就是走一路杀一路,不止对军人动手,反正就是看到一个就杀掉一个,压根就不分男女老幼。

  秦军屡屡干出大屠杀的行为,没有军功爵制度之前是纯粹意义上的野蛮,有了军功爵制度之后就是为了拿人头报功了。

  当然了,进入到战国时代之后,破坏敌国的生产和杀死、俘虏敌国人口,一切都是为了更大地削弱敌人,不能单纯从道德标准的层面去评判了。

  智跞走了,留下两个“师”的兵力给智瑶,然后带着其余部队和战利品踏上回国之路,其中包括从齐国那里掠得的礼器。

  不管是一度攻陷“临淄”并且掠夺齐国的礼器,还是攻克卫都“濮阳”再签订城下之盟,智氏的亮相已经足够惊艳,某种程度上还令智跞感到非常苦恼。

  带着两个“师”的智瑶一直在回想智跞走前讲的那些话,必须承认自己过于冒进,乃至于是到了急功近利的程度,应该收敛的同时,再及时地进行反省了。

  晋国由魏侈率军在“平丘”阻击要支援卫国的宋军和郑军,他们在“平丘”前前后后打了将近四个月,战争态势一直都是一种非常胶着的状态。

  魏侈其实能够从国内再次征召部队参战,改善战局走势的情况下,也许还能击败或歼灭宋军和郑军。

  问题是魏侈没有那么做,他将一切都算得太精细,战前约定魏氏应该出兵多少就是多少,战况再恶劣都不可能再增援一兵一卒。

  算得太精明的下场就是魏侈面对宋军和郑军打得非常吃力,要是他早早征调援军的话,说不定魏氏的损失能减轻,更是获得“平丘”之战的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