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1章 忠烈祠_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是打开新一期的«华夏日报»,所有看报的军民,都会被报纸上所载的头版头条«豪强清明节大闹忠烈祠»的内容所吸引。

  自从这位于太行山东侧、洺水以西的官建祠堂«忠烈祠»问世以来,便成了许多人瞻仰祭祀、游玩猎胜的一处佳地。

  进了祠堂的牌坊大门,沿着东西走向、宽阔平整、松柏临街、可以行驶十几辆马车的水泥大道向前,穿过纪念堂,一路由东向西,地势逐渐升高,便是祭祀的主体场所享堂所在。

  风雨中,牌坊入口前,“下马处”的石碑两侧,看守忠烈祠的士兵目不转睛,站的笔直,以至于前来忠烈祠祭祀的人们,不自觉地安静了许多。

  细雨霏霏,陵园里面祭奠的百姓和官兵们,此时都沉浸在一片哀伤之中。一座座墓碑前,松柏环绕,芳草萋萋,祭祀的人们都是黯然神伤。

  邵兴陪着杨进的父母,穿过巨大的牌坊大门,来到杨进的墓前。杨母失声痛哭,老泪纵横。

  好久,在周围人的劝慰下,杨母的哭泣声才小了下来。

  “男儿马革裹尸,进儿总算是死在了抗击番贼的战场上。若要是按他原来的性子,纵然不至于投了女真人,也会是个山大王。他算是没丢我杨家的脸,死而无憾了!”

  邵兴也在一旁劝道:“杨大哥生前,王相公对他器重有加。府州一战,忠义军战死了将近两万兄弟,就连王相公也是重伤在身。杨大哥杀贼无数,无愧英雄的称号。”

  杨母止住了哭泣,几人一起向墓碑上看去,“汉家英雄,故宋河东忠义军前军统制杨公进之墓”一串字,赫然在目。

  几人插上香烛,烧起纸钱,低头默哀,青烟袅袅,纸灰化为蝴蝶,随风飘舞,落于青草之中。

  “伯父、伯母、嫂嫂,此次军士授田,大哥也有120亩良田。两个侄儿也可以到希望学堂去上学,家里每个月都有抚恤银两,足够一家之用。你们不用担心。”

  听完邵兴的话,杨母摇头道:“王相公宅心仁厚,咱们也不能太过分。这地和抚恤银两咱们就不要了,只要能送两个孙儿上学堂就行。”

  杨家在河南府是豪强大族,即便是战乱时分,也不缺吃穿。何况现在金人退去,河南府地方靖平。

  邵兴心里暗自诧异,看起来大哥家里,夫纲不振,完全是杨母说话算数。

  杨志摇头道:“伯母,这可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这是军中的规矩。军令如山,你就不要难为小侄了!”

  杨母和杨父对望一眼,杨母无可奈何地道:“既然如此,也就只能如此了。”

  杨父看了看周围,暗暗摇头。王松雄才大略,兵锋正盛,连女真人都挡不住。军政民生,事无巨细,尽得军民之心,前途不可限量。

  “邵兴,将来你两个侄儿,还望你多多提携!”

  邵兴脸色红了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