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章 商人_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这一位沙场悍将,也是文采飞扬之雄。

  “学院里面还有体育课,旨在激发学生的尚武之风,锻炼身体,让他们不止是学富五车,而是文武全才。”

  中华的尚武精神,万万不可缺失。西方的骑士精神,日本的武士道,唯独中华自唐以后,历朝历代都是以文制武,抑武扬文,使得中华尚武之风缺失,变成待宰的肥羊,任人屠戮。

  “王相公,办学堂,搞这义务教育,一年得要多少银子?”

  李侗上来,好奇地问道。

  “李公,本官大概估计一下,每年至少也得三四十万贯钱!”

  王松还没有开口,王伦在一旁搭上了话。

  “三四十万贯!”

  几个人都是吸了一口冷气。

  “这如此一来,恐怕陕西四成的赋税都要被占用了!”

  “新的学院,最好在城外新建。”

  王松看着眼前破破烂烂的房屋,不由得眉头紧皱。

  自唐末黄巢和朱温火烧长安以来,这座古城早已经破败不堪。靖康三年,女真人完颜撒离喝的又一次洗劫,刚刚恢复一点的长安城,又是瓦砾遍地、沦为荒丘。

  “城内破败,地方狭窄。新的书院,按每年两千学生计算,每年的花费就在万贯左右,校舍估计也得两三万贯,再加上教师的费用,图书的费用,总共加起来,就得5万两贯左右。”

  “陕西七府五洲,60余县,平均下来,即使每县三所低等学堂,两所初等学堂,也是三百余所,十多万的学生。每个学生身上即使只花二贯钱,也是20多万贯,如果包括校舍费用,最少也是30万贯以上。”

  陕西各地,适合上学的适龄儿童,最少不下十余万,每年级时每个孩子只补助二贯钱,那也是二三十万贯,加上关中书院的扩建,每一年最少都得三四十万贯的开销。

  将来还要建更多的高等学府,还要发展数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之类,这又是一笔巨大的费用。

  “大家无须担心,按照这样的义务教育普及,将来一地一座学院是不够的,就比如这陕西,恐怕得有五六座,每年所需的银两恐怕得百万贯左右。”

  他看着瞠目结舌的众人,笑道:“大家放心,此事宣抚司会一办到底。华夏几千年灿烂文明,没有听说过办教育能把国家办穷的!”

  众人纷纷点头。教化乃国之根本,即便倾家荡产,也是理所当然。当然,不可能办学堂,就会办的亡国灭种。

  忽然,人群鼓噪了起来,王松往前看去,原来是有位富商带着随从,推着几车的物品过来,引起众人的一片惊呼。

  几人对视一眼,王伦叹息道:“看来相公的行政学院,就要建立起来了。”

  郑途满面笑容,向人群打着招呼,走了上来。

  “请问哪位是知府相公,小人郑途,渭州人氏,世代经商,最近才迁居到长安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