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国战_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攻。若是如此,不如御敌于国门之外,先下手为强。”

  王松心中也是犹豫不决。忠义军两河虽然有二十万人,但是事关战局成败,两河安危,让他一直有些忐忑不安。

  若是战败,可就是身败名裂,中原难有北顾之力。而历史依旧,蒙元兴起,一场文化浩劫不可避免。

  可以说,这一战,事关汉人的命运。

  “河北忠义军有马军三万,大小火炮数千门,士卒十

  万。”

  王松抬起了头,向一旁沉默不语的张宪问道:“张宪,河东忠义军,恐怕也是如此吧?”

  忠义军平了西夏,马匹不再是稀罕之物,队伍中骑兵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军的机动性也大大增强。

  张宪不好意思地一笑,回道:“相公,我河东忠义军现有十余万大军,马军五万。但有两三万的将士驻守西夏,若是出军,当在十万左右。”

  河东忠义军虽然人数并不比河北多,但却是百战老兵居多,勇健无比,战力在河北大军之上。

  “各位兄弟,大军出动,下去都查妥当了,钱、粮、衣料、军器,差的都报上来,也好速速补齐,莫要亏待了将士。”

  忠义军二十万大军,加上地方官府,月用钱百万贯左右,米10余万石,再加上几十万家眷,光是钱粮供给就是天文数字。

  不过,也正是因为忠义军士兵丰厚的饷银、授田的荣耀、身份地位的突出、军人的荣誉感也油然而生,从而在战争中很少有逃兵,战斗力也是非同一般。

  “相公,如今坊间议论纷纷,抱怨宣抚司将士卒的地位抬得太高,饷银高不说,还要授田。他们抱怨相公是扬武抑文,长此下去,中华有藩镇之祸。”

  黄纵的话,王松轻轻一笑,摇了摇头。

  “扬武抑文,恐怕是言过其实。文以载道,武以安邦,文武兼之,才能国泰民安。本官若不提高将士的地位,提倡尚武之风,又岂有今日北地之局面?难道说,以文制武,士大夫一家独大,这才是王道吗?”

  若是军人都不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哪里来的战斗力和牺牲精神。文人的地位太高,将士毫无地位,靖康之耻便是不可避免。

  “相公,这几年河东流民纷纷回归,开荒垦殖,几年下来,官府囤积的军粮超过50万石,足够此次大军北伐。”

  “河北也是如此,官府的粮仓之中,也是有五六十万石粮食,够大军半年之用。”

  王松点了点头。几年的努力下来,两河逐渐恢复了元气,良田荒地被一一垦殖,河北平原和太原盆地,终于带来了收获。

  若不是赈民花费了大量的粮食,官府粮仓之中储藏的会更多。

  “上半年,贸易司盐、铁、玻璃、茶、醋,总计的收入是560多万贯,军政人员支出的饷银就是350万贯。”

  王松摇摇头道:“再加上学校、赈民、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