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一章 桥与石油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湖规划了一个造纸厂。虽然军政府把整个周湖设为保护区,但是里面的芦苇生长面积非常大。而芦苇是造纸的最佳原料。

  周湖位于汉江的大曲字弯里面,云龙河在洪水季节,可以从王家集向周湖里补水。不过后世开挖河道,围湖造田,周湖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消失了。而现在,张春非常珍惜这种自然环境。他要早早地划定保护区。并把造纸厂设在周湖和王家集之间,这其实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因为经济本身就基于环境。只是造纸的污染需要解决。环境所和负责沼气的微生物所接到了造纸厂的污水处理项目高兴坏了。

  造纸厂带来的就是印刷厂。两个建在一起,正好在沙洋和新民中间,蔡元培已经盯上了这个计划,他想设立新民报社和新民编书局。就缺印刷厂了。

  现在学校用的都是油印教材,和很小的印刷机印刷少量的资料。

  新民大学的图书馆里还有大量的论文需要整理编印。没有印刷厂让他痛苦不堪。

  除了印刷厂,还有包装纸板厂等等。

  这样,周湖就会形成一个产业链。

  沈集和周湖这两个计划让沙洋的富商们非常兴奋,只是张春的计划都很大,他们全部的资金联合起来都不够。张春设立沙洋纸业公司,由合作银行出资百分之五十一,其它商户加起来百分之四十九,负责前期的建设工作和湖区的管理工作。

  沙洋区域资源还是比较少,重要的是以后的渔业、油茶和棉桑产业。不过现在张春不想让这些富户插手过多。这两个地方之所以建设规模都非常大,就是为了消耗这些人大部分的资金。

  不过无论张春怎么吸纳富商们的资金,还是会有三成左右的资金走向商业。这是因为汉水的水路运输不是云龙河能够比的。沙洋原来有两家船行。现在合起来成为一家,并吸收了一部分外来资本,叫何氏船务,老板叫何云清。

  何氏船务自己开始扩建码头,招募工人,购买船只,弄得非常不错。张春虽然心里非常不舒服,但是也只有忍着。

  然后就是各类商行,基本上都是冲着新民去的。因为新民的矿产品需求量非常大。而有一样商品是新民目前自己不能生产的,那就是食盐。商行控制了沙洋和新民全部的食盐供应,张春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来解套。

  合作银行的资金现在和他们拼不起,就像副行长黄丽玲说的,只能利用,而不能对抗。

  由于新民和沙洋之间隔着一条河,一条江,实际上交通也被船务公司把持。

  “唉,这里能修一座桥就好了。”

  徐振鹏是送学生到后港后,和张春一起坐船渡过了汉水,又过云龙河。徐振鹏看了一脸忧郁的张春一眼。

  “怎么不是汉水上修桥?说这里?”丽质笑道。

  “汉水?那可是一个大航道,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