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牧师朱利安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绪二十五年,朝廷看起来十分稳定。不过仍然是丧权辱国的一年,日本人在台湾,法国人在广州湾,俄国人在海参崴,大清国无力也无心抵抗。

  张之洞的开明在两湖有了效果,云龙镇开了第一所新学,规模很小,不见得比张家大,读书的孩子也没有张家多。辛宝久过来请袁芳去当老师,袁芳也就拒绝了。云龙镇的家都没了,回去做什么?

  因为有袁芳在,张春也就没有把孩子们送到云龙镇。

  云龙镇的航运越来越发达,甚至有上海客商和洋教士来到了云龙镇。

  云龙镇有了一个洋教堂。洋教士除了传教,还会西医。所以洋教堂也是一个西医院。

  来往的客商一多,外面的信息就传了进来。一边是国耻,一边是商人们要以商救国,各地都在兴起民族工业。云龙吴家开了一家纱厂,收购云龙的棉花。

  云龙镇一下子种植棉花多了起来,水稻地迅速减少。唯独张家没有动。金鸡岭全部种粮食。张家堡也只有少量的棉花,还不对外出售。

  这一年黄淮流域大旱。灾民还是跑了过来,不过奇特的是,凶悍之士纷纷北上参加义和团。这一年的灾民虽然多,居然没有发生匪患。只是原本流落到云龙河以为有粮食的灾民,没有得到粮食,有力气的继续南下。没力气的倒毙在路上。非常凄凉。张家地处偏远,不过通过张凤兰在云龙的杂货店收留了三十多个十二岁到五岁的孤儿。

  因为南张村分出去后。张家大院改成了张家岭蒙学堂。

  春节过后,张家岭和金鸡岭十多个女人先后生了孩子,南张村有五个,金鸡岭有七个,留在大院的有六个。

  由于农田里的活虽然不多,但是面积太大,所以做完月子后,女人们坚持下地干活了。这在后世是难以想象的,可是在这个时代,很多穷人的女子是连月子都很少做。所以女人和婴儿的死亡率都很高。

  金鸡岭本来有八个孕妇,结果两个孕妇和一个婴儿死亡。这还是在听取了张春规范化的卫生条件和接生方法后的结果。

  张家岭就要好一些,因为张春春节一过就把云龙镇的老中医宁伯接了过来,建了一个医馆,让袁芳带着几个有经验的妇女帮忙,专门主管接生的问题。产前产后护理都进行的很好,所以所有的女人和孩子都活了下来。

  张家大院的六个妈妈没有下地干活,而是在院子里给孩子们洗衣服做饭。

  真正干活的是芹姨带的剩下十九个女人,二十三个已经长了一岁的孩子。十个新收养的十二岁以上的河南孩子。因为张春觉得十二岁以下的孩子还是自己带着做辅助性的劳动为好。而十二岁以下的孩子不算新生婴儿已经有六十二人了。

  三十三个十二岁以上的孩子分成了两部分。张天和张燕带的护卫队补满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