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三章 基因与进化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微生物研究所,他们一直在观察一些微生物在繁殖时的变异情况。

  最早是水稻研究所在水稻选育的时候,发现水稻并不是把水稻种类区分开就行了的。因为一些水稻会在第二年发生变异,即便是水肥条件都很好的情况下,也会如此。开始他们以为是杂交而导致的,所以杂交水稻现在成为了水稻所最重要的培育和种植方式。

  但是也有死心眼的,水稻所的孔伊宏非要弄出纯种的水稻。他在实验室里对水稻的生长环境做了严格的控制。

  但是在一代两代后,水稻还是出现了分化,也就是出现了变异品种。

  所以孔伊宏认为控制繁殖的染色体绝大多数可能会自动复制,但是在少数点上会出现一些突变,这是导致植物变异的原因。不过水稻是一种高等的生物,它太复杂了,不好观察。

  孔伊宏就转到了微生物研究所,主要研究水稻白枯叶病的黄单胞菌,结果他发现这种单细胞生物就在极快速的变异,但是只有少数几种才会致病。

  这种病菌越是长势好,叶面越是肥硕的水稻,越容易致病,给水稻病虫害防治和高产水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后来他和同事们一起分离出了两种不同的治病病菌种群,一种是白枯叶病菌就是黄单胞菌,一种是条斑病菌被命名为黄黄单胞菌。他们发现这两大种群不管怎样变异,其中的一种化合物是不变的。他们研制出了检测的试剂。用以区分两种不同病菌。进而推断出,有些导致变异的化合物可以通过遗传而传给下一代,这就是基因。

  但是另外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导致水稻的黑条矮缩病的竟然能够通过细菌筛选,也就是说,致病物可能不仅有细胞,而是介乎细菌和化合物之间的致病病毒。

  这和医学院对于麻疹和疱疹的致病病毒研究算是殊途同归。

  于是,微生物所试图分离出这些更为简单的病毒核素,而在一次用X射线进行照射观察中,他们发现是一种呈螺旋结构的化合物。只是这种螺旋结构的核素非常长,由许多核苷酸经与磷酸基团的联结串联在一起。他们认为这就是导致生命的核素,称为螺旋核素。

  他们用最新的电子显微镜和拍摄技术拍摄螺旋核素的彩色照片。

  然后他们发现对黄单胞菌和黄黄单胞菌的螺旋核素中。绝大多数都是相同的,而被试剂染色的分子的分布点几乎是固定的。之后他们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拍摄分析工作。

  张春听到他们的报告中认为,绝大多数的生命体的基本核素都是这种螺旋核素,区别就是长短不同。最简单的病毒只有两三百对。就能够形成基本生命形态。也就是稳定的复制繁殖。但是比如复杂的比如水稻。他们认为最少有八种以上的螺旋核素。每种都有四百多对。

  他们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