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七章 终究要伐唐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月末的午后,开封城内热浪滚滚。

  位于皇宫对面的匦院门口,两名轮值的殿前司士兵手执长矛,纹丝不动地立在门前,汗液顺着头盔的边缘汩汩流下,浸湿了盔甲下的衣领。

  这两名士兵身后并排摆放着四个木柜,分为青红白黑四色。

  这四个木柜便是谏匦。

  凡天下臣民有怀才自荐、匡政补过、申冤辩诬、进献赋颂者,均可以谏书的形式分类投匦。

  四个谏匦每日天亮由士兵从匦院内搬出,白日里任何人皆可投递谏书,日暮后收回。

  今日已经过半,四个谏匦除了红色的那个,或多或少都被投入了些谏书。

  投匦者来自五湖四海,有衣着富贵者,也有浑身破落者,有老者也有青年,虽然投匦者基本都是男性,但偶尔也会有女子前来投匦。

  看护谏匦的士兵并不会在意投匦者的身份,他们只会稍微检查一下谏书的外观,只要合乎规矩,皆可投递。

  这些谏书都会由专门的知匦使拆阅归纳,只有文笔清晰明了、内容言之有理的谏书才会被送往政事堂,经由三名宰相审核后再递到皇帝的案前。

  通常一百份谏书仅能有一两份能够上达天听,不过即便递交的谏书被筛掉不能上达天听,投匦者也不会担负什么责任。

  在匦院的内部,还立有一面黄色的登闻鼓。

  如果某人自觉冤屈深重,且多次投匦都未能通过审核,那便可以击鼓鸣冤。

  但凡登闻鼓一响,知匦使就要立刻上报朝堂,并由皇帝亲自过问。

  若是击鼓者真有冤屈那还好说,因为绝大部分冤屈最终都能得到洗刷,前前朝的后晋,还真有升斗小民通过鸣冤鼓告倒过节度使。

  而若是无事敲响登闻鼓,那就是欺瞒朝廷,死路一条。

  所以投匦者甚多,而击鼓者甚少。

  夏日午后的睡意愈发浓郁,已有一个多时辰无人投匦。

  正当两名看守谏匦的士兵精神委顿时,一名身着青衣的年轻男子来到谏匦前。

  两名士兵当即精神一震,年长些的中年士兵将长矛换到左手,对来者伸出右手:“要投匦,就将谏书拿来。”

  来者身形瘦削,颧骨高耸,双眼有神,正是昔日神童高锡。

  高锡从怀中摸出一个白色信封,默默递给士兵。

  士兵接过信封瞧了一眼,又轻轻捏了捏,这才问道:“要投哪个谏匦?”

  “红。”高锡声音有些干涩。

  中年士兵瞥了男子一眼,红色谏匦意味着匡正补过,而投入这个谏匦的谏书向来最少,也最容易出问题。

  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手中的信封,中年士兵这才转身将手中信封投入红色谏匦:“好了,你可以走了。”

  瘦削男子整了整衣领,深深盯了一眼士兵身后的谏匦,而后转身离去。

  望着逐渐远去的青色背影,中年士兵将左手握着的长矛交还到右手,眯起双眼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