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一章 来日方长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延庆是那种说干就干的人,既然下定决心见一面高锡,回到书房后立刻就手书了一份拜帖。

  不过今日天色已晚,得到明日才能将这份拜帖送到高锡的府上。

  李延庆这次想见一面高锡,倒也并非心血来潮。

  两日前,在宋州的父亲李重进送了封信来开封,信中嘱咐李延庆在京城给他物色三名优秀的文人,用于充任观察使属官。

  此时延续了晚唐传统,节度州一般也拥有观察州军额,譬如李重进,就既是宋州节度使,也兼任宋州观察使。

  所以李重进在拥有节度判官窦侃、节度掌书记吴观,以及节度推官赵普外,还可额外招揽三名观察使属官。

  观察使在地位上略低于节度使,能拥有一套自己的幕僚,也就是观察判官和观察推官,以及观察使特有的观察支使,掌书记则是节度使特有的幕僚。

  位在节度使和观察使之下的防御使、团练使以及刺史,仅能招募判官和推官两名幕僚。

  不过观察使包括其幕僚早已边缘化,绝大部分节度使都兼着观察使的差遣,却甚少有节度使招募观察判官等幕僚。

  在中晚唐时,一位节度使通常能管辖三到五个州,大一点的节度使能管六到九个州,而如今的节度使通常仅管辖一个州,在管辖区域大幅缩水的情况下,依靠节度使麾下的几位幕僚就足以打理好一州政务。

  毕竟招募幕僚,每月都是要付薪俸的,三个人能干好的事情,何必找六个人来干呢?

  但李重进坐拥富庶的宋州,有的是钱,光汴河上一年收取的商税就比一些偏远州全年的赋税还高。

  而且李重进已经心怀异志,想多招揽点文人谋士以备不患,因此嘱咐李延庆替自己招募观察使幕僚。

  父亲的嘱托李延庆自是不敢怠慢,不过这几日却没什么进展,直到高锡的出现。

  高锡此人当过节度使掌书记和推官,又是中过进士的神童,从能力上来说,应该足可胜任观察使幕僚。

  而且李延庆自忖,高锡因为去年的谏书事件,其他节度使估计不会再接纳他为幕僚,朝中恐怕也容不下他。

  若是自家将其招致麾下,高锡是否会感激涕零、誓死效忠呢?李延庆如是想着,一边将写好的拜帖放入信封之中。

  正当李延庆打算用毛笔沾上浆糊封口,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自己现在连高锡住哪里都不清楚,又如何将拜帖送到他手中?

  看着手中封好口的信封,李延庆哑然失笑。

  “看起来还得先派人打探到高锡的住处才行...”李延庆略作思索:“就让乌衣台去办这事。”

  李吴两家作为跟随郭威起兵的武将家族,在京中最大的不足,就是缺少文官作为助力。

  而且这种助力的缺失是全面性的,无论是高层文官还是中低层的文官,李吴两家都没几个可靠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