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二章 密友、军师、妻子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夜深人静,李府的热闹终于落幕。

  点点红烛下,寂寂红帐中,李延庆与安清念也完成了新婚夫妻应有之事。

  事后的两人却莫名的毫无困意,甚至精力旺盛地在床上滔滔不绝聊了起来。

  虽是夫妻,但满打满算,两人在婚前才见过三次面。

  见面的时间加起来也就一个时辰出头。

  这就是封建时代的包办婚姻,李延庆与安清念这对还算是好的,好歹还见过几次面。

  赵家老三赵匡义就惨多了,他在婚前可是压根就没见过妻子,就凭着他爹赵弘殷的一句话,他就得迎娶素不相识的尹小娘子。

  婚姻的不幸虽与赵三的秉性不无关系,但包办婚姻也确实很容易招致不幸。

  至于李延庆与安清念这对相对幸运的新人,两人在婚前有一定的书信交流,可文字毕竟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心灵。

  夫妻间说一无所知是过分了点,但说知之甚少肯定不算过分,彼此间对各自的性情、爱好、乃至成长经历都不甚了解。

  不过,李延庆好饮散茶,安清念喜爱猫咪,这两桩事夫妻俩还是很清楚的。

  但除此之外,李延庆并不知道安清念究竟有何爱好。

  安清念也不清楚李延庆是否有其他嗜好。

  李延庆是抱着先上车后补票的想法,他不能接受没有感情的婚姻。

  当然了,感情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而是需要长久的积累,李延庆也并不急于一时。

  安清念亦是如此认为。

  可以说,这对夫妻虽是因为家族利益以及个人野望走到了一起,却幸运的默契实足。

  安清念脸上残留微红的余韵,如同一只小雌猫乖巧地蜷伏在李延庆的臂弯中。

  李延庆浑身散发着无穷热量,臂弯的温度恰到好处,这让安清念很是享受。

  “三郎,你曾在信中提起过码头的事情,可否与妾身详细说说?”

  两人打情骂俏一阵,终归还是聊到了正事上。

  早在十一月,李延庆就在信中向安清念提及了码头一事。

  李延庆当时苦于缺乏管理码头的人才,便想到了自己未来的妻子。

  安家掌控襄阳这水陆要冲十几年,旗下商队遍及大江南北,岂能缺乏管理码头的人才?

  当初李延庆从冯吉那得到了千多套刊印九经,还是通过安家的渠道卖到蜀国去的。

  不出李延庆所料,安家确实有相应人才,还都是安家的亲信,可靠度上绝对没有问题。

  而且由于安审琦即将向周朝奉上襄阳,这些安家亲信正面临失业的风险。

  安清念在信中承诺,只要李延庆有所需要,她定能说服父亲提供人才。

  毫无疑问,安清念圆满达成了承诺,就在今日午后,安审琦很痛快地同意放人。

  安家即将失去山南东道以及襄阳,安审琦下一站驻地乃是齐州平卢军今山东济南市,这地方虽有济水通航,但毕竟港口小,不需要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