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章 千头万绪_重生之我全都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是科研出身。他们只懂日常经营。

  所以圈内技术是否重要、是否值得花大价钱引进合作,有时候圈内顶流学术期刊上的前沿综述判断,就比较重要了,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界的决策判断。

  而综述这种“盘点”类的论文,顾辙一个大学生,刚刚起步,肯定是没资格写的,写得再好也没期刊会发表,

  因为你没这个江湖地位,轮不到你指点江山,你只能发那些实打实做出成绩来的东西。

  好在顾辙也没指望靠综述挂第一作者,他只是希望这些文章能出现、能传播影响力就行了,是不是他亲自写的倒也无所谓。

  所以顾辙心中在盘算之后,已经有了一点思路:

  他可以想办法去请教本院权威的高分子聚合材料教授,在请教中引导对方产生兴趣,然后分配任务给他去搜集材料。

  到时候他本人挂个第二作者也行,把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让给大牛教授。这样也算是捞到了入行的敲门砖,达到了想要的宣传目的。

  至于顾辙本人为第一作者的顶级期刊牛逼论文,还是等入门之后再慢慢布局吧,反正他脑子里干货多着呢,第一步先浪费一点结交点人情也无所谓。

  ……

  此后一两天,顾辙就一边上课,一边整理他的研发和论文拆分、铺垫计划。

  同时还抽出一点时间,把前面刚调解赢的官司的好处落袋为安、把他那些新式厨具专利,分批谈判卖给苏珀尔的陈清风、石韬晦。

  陈清风那边倒也爽快,毕竟有了官司的调解背书后,他“技术引进”起来就有了“尚方宝剑”,不用担心事业部内部有其他人说闲话阻挠。

  他们公司的财务付钱那边也爽快了一些,第一笔七八万块钱,官司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打给了顾辙,堪称神速。估计是得了领导交代、第一笔钱要打快点安抚住顾辙。

  剩下那些长期合作的技术转让付款,大约一个多月之内,也可以陆陆续续把钱给到-->>(第1/2页)(本章节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位。

  对陈清风而言,花着公司的钱,为自己刷“技术引进”的业绩指标,岂不美哉——这种事情,外行人也没什么好觉得奇怪的。

  很多企业的研发部门,都是不仅有自研发明专利的KPI考核指标的,也有“外部引进合作”的指标。对外合作合得好,研发相关负责人一样有奖金。

  10月18日傍晚,第一笔八万块钱专利转让费到账时,顾辙亲自去银行查询了一下,非常美滋滋。还顺便给自己的手机号开通了“银行短信及时语”通知功能。

  他心中的时间表,也随着钱的到账速度,渐渐明朗起来:

  他决定从下周开始,也就是10月25号之前,就先投稿、铺垫行业现状方面的论文,一边造势同时也是一边帮助自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