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6章 大唐奸佞宾王马周_盛唐第一恶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所谓的断袖之好,可最终,马周还真就弄出来一篇旷世绝古的美文,这篇佳作还被李二陛下当成了朝堂上的典型。

  朝堂内的所有人都知道,这文章根本就不是何尝这个文盲写出来的,可李世民兴致那么高,谁也不能去说破。

  散了朝会之后,李世民单独留下了长孙无忌和何大官人。在李世民的问话下,在长孙无忌犀利的眼神下,何大官人从实招了。

  李世民为了见马周也确实下足了血本,从第一次传唤开始,足足一个时辰之内,派出了四波传唤使,足矣见得李世民对马周的重视。

  朝会的第二天,一介布衣立于长孙无忌身后参与朝会,这个人就是马周。

  李世民最牛逼的手段是什么?那就是安抚、拉拢,让你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去送死。

  马周就是这样,进了太极殿之后,李世民亲自给马周倒酒,还拿出来大唐禁止食用的牛肉来犒赏马周。

  马周当然是受宠若惊了。两个人简直就是来世的刘备和诸葛亮,如胶似漆其乐融融。由于马周谈论的从古至今的为政得失谈的非常细致,让李世民大为惊叹,直叹相见恨晚。立刻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虽然官职很小,可是,以马周的真才实学及李世民对他的赏识,升迁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没过一年,马周就当上了权利很大的监察御史,对他十分信重。唐太宗为了表扬发现马周的常何,赐给常何三百匹锦帛。

  马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十分感激唐太宗的信任。他觉得自己得到的不仅是高官厚禄,更得到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尽其所学为唐朝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于是,两个人对酒当歌了一夜,一番“隆中对”之后,李世民一拍马周的肩膀,大兄弟你也别再何大官人那了,太屈才了,直接就去中书省报到。

  从贞观五年开始,马周简直是一路扶摇直上,直接做到了中书令。其靠的不是别的,就是上疏劝谏。

  劝谏这玩意儿是各技术活。别人都效仿魏徽专门挑大实话说,虽然李世民几次三番的都想咔嚓了魏徽,科天下人都看着呢,李世民还得给自己留下一个好名声,于是,魏徽依旧活蹦乱跳。

  可马周不一样,他上疏的时候有一定的技术性,就连李世民都承认一日不见马周如隔三秋。甚至是毛爷爷也夸马周是有大才大能之人。

  别的不说,就说大唐的朝服,在李世民提携马周之前,各朝各代的朝服都是一个颜色的,大门口展一大堆的官员,要是不认识的,压根分不出来三六九等。马周这时候上疏了,李二,咱大唐的服饰得换换,不然番邦使节来我大唐,怎么分辨官员品级呢?

  李世民乐呵呵得答应了。

  马周上疏,从以前的朝代兴亡开始议论,并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说唐朝建立前的那几个朝代之所以存在的时间很短,长的不过五六十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为什么这些朝代会存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灭亡了?最主要的原因这些时代的君主不懂得爱护百姓,一味的挥霍奢侈,对老百姓横加剥削,一是耗费了大量财力,二是失去了民心,三是统治者昏庸无能,不会用贤良的人才,最终灭亡。他还重点谈了隋朝灭亡的原因,他认为隋朝在隋文帝杨坚时的基础很雄厚,本来是可以长治久安的。可是隋炀帝杨广当皇帝以后,开始腐化堕落起来,剥削百姓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最终失去了天下人的心,被人杀死在扬州。马周劝李世民要以隋亡为鉴,时时刻刻要记得隋亡的教训,不能因为天下刚刚平定下来就走隋炀帝的道路,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巩固唐朝的统治,才能使唐朝由乱到治。李世民通过这篇奏折,更看到了马周出色的治国才能,更加重用起马周来。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