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五章祖孙各有算计(求追读、求推荐)_大唐:从冷宫起步的嫡皇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这样的主公,就像当初自己爷爷追随陛下一样,建功立业,创造一段传奇。

  这样的天赐良机,他们哪里舍得错过!

  李医连忙上前,将这俩货扶了起来。

  “二位兄长请起,这里是太极宫门口,不可如此孟浪!”

  听到这话,程家这俩货才意识到不妥。

  他们赶紧站了起来,并低声告罪。

  “公子恕罪,是我们疏忽了”

  可惜已经晚了。

  守在宫门口的那些侍卫、以及恰好路过的几名官员及随从,都诧异地看着这边。

  李医无奈地笑了笑。

  “不管你们做什么决定,最好问问卢国公”

  “国公爷吃的盐比你们吃过的饭都多,能给你们指点迷津!”

  接着他又叮嘱了这两个家伙几句,这才走进太极宫。

  目送他离开后,程家这俩货立刻翻身上马,直奔太平坊。

  “没错,今天这些事一定要跟爷爷好好说说,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

  东宫,书房内。

  李治和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正在谈话,讨论朝政。

  就在此时,一名太监突然进来禀报。

  “启禀殿下,陛下让人送来一些新鲜蔬菜,说是医公子种植的,让殿下尝尝”

  “啊!现在可是冬天,这怎么可能?”

  李治惊呼一声,直接愣住了。

  片刻之间,他已清醒过来。

  “把那些蔬菜拿进来,我倒要看看,这小家伙又创造了什么奇迹”

  “遵命,殿下”

  那位太监应了一声,随即离开了书房。

  没一会功夫,一篮子绿油油的豌豆苗,就已出现在李治面前。

  看着这些嫩得都能掐出水的新鲜蔬菜,李治和于志宁都有些愣神,满眼不可思议。

  “这跟温汤监的蔬菜不一样,温汤监冬天种的蔬菜都叶子发黄,绝没有这么新鲜”

  “而且数量少的可怜,不可能一下送过来这么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治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满头雾水。

  送菜过来的那位小太监,连忙开始解释。

  “启禀殿下,医公子在平康坊的别业里搭建了很多温棚,种植了大量蔬菜和粮食”

  “这豌豆苗只是其中一种,是最早长成的一种蔬菜”

  “陛下今天去了那边,带回来很多新鲜豌豆苗,特意送来给殿下品尝,……”

  李治和于志宁都听傻眼了。

  等那名小太监介绍完情况,李治立刻让他退了出去。

  紧接着,于志宁就发起了感慨。

  “居然能在冬天种出大量新鲜蔬菜和粮食,神乎其技啊,真是个造福苍生的发明!”

  李医顿了片刻,随即面色凝重地问道:

  “请问老师,您曾为大哥的太子府詹事,对医儿可有所了解?”

  “这小家伙最近的表现太惊人了,令人刮目相看!”

  于志宁思索片刻,方才开口说道:

  “当初老夫也听闻医公子颇为聪慧,可惜常年卧病在床,并没见过几次,不是很了解”

  “前些日子医公子亲自带人上门安装火炉,再加上这几日道听途说,老夫才有些了解”

  “从其所作所为来看,医公子的确非常聪慧伶俐,世所罕见”

  听到这话,李治顿时沉默了。

  良久,他才点头说道:

  “可不世所罕见吗!长安坊间已有传言,说医儿是千古一遇的神童,有颗七窍玲珑心,传的神乎其神”

  这次轮到于志宁沉默了。

  沉吟片刻,这位太子左庶子突然岔开了话题。

  “太子多久没有跟陛下促膝长谈了?有多久没侍候陛下了?是不是应该去看望一下陛下?”

  “陛下最看重孝道,太子殿下素来仁孝,切不可忘了这点”

  李治愣了一下,瞬间就已反应过来。

  “多谢老师提醒,我的确应该去看望问候一下父皇”

  于志宁微笑着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御书房。

  李世民正坐在紫檀圈椅上,一边喝着大红袍,一边听侍卫统领禀报。

  “启禀陛下,离开平康坊后,医公子去了万年县和长安县,跟两位县令商议组织流民搭温棚种菜事宜,……”

  当李世民听到,李医在万年县衙门口拍的那个马匹,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满眼的赞赏。

  但当他听说,长安百姓和流民是如何狂热拥戴李医,表情却逐渐变得凝重起来。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