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九章 胆大妄为_大唐盗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知节这番话说的固然是粗鄙不堪,但却句句在理。吐蕃趁我大唐征伐高句丽的时候,给我们下套,威胁我们,开了先河。若不正面回应,以后有同样的事情,他国纷纷效仿,我大唐又当如何?”

  魏征蹙眉道:“但是两线远征,耗费太大。我朝固然经过一年半的修养,累积了不俗的经济物资,但无法长时间支持两线作战。不是我们不想反击,而是国力不许。过度的战争就是穷兵黩武,对国家,对百姓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程咬金、秦琼说的有理,魏征这里也说的不错。

  李世民不是汉武帝,汉武帝对外立下赫赫功绩,可对内却是“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而唐朝连年征战,却始终能够维持贞观盛世,即是因为合理的征伐。两线远征,显然是违背了唐朝的根本出兵惯例。也是因为如此,松赞干布才会死死的吃定大唐,认为就算自己做的再过分,唐朝也会忍下来。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脸上有露出挣扎的表情,他想打,但他也担心给百信带来危害,给大唐的经济发展带来伤害,使得贞观盛世过早落幕。

  作为首相的房玄龄这时笑呵呵的出班道:“这要看陛下如何决断了,打吐蕃、打高句丽谁轻谁重。我大唐并非无法支持两线作战,而是无法长时间的支持两线作战。即是如此,臣觉得吐蕃、高句丽可以一起打,但根据剩余的物资力量,定一个期限。在期限内,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则撤军,全力支持一路军,剩余的一路,可以暂且留着,待修养生息之后,在做定夺。”

  “妙!”李世民眼中一亮。

  苦思无果的杜荷也咧嘴一笑,他们都陷入了误区。都觉得要打就一定要打出结果,却没有想到战争除了胜利,还有撤退打和一说,没有必要一根筋,死撑到底。

  李世民将目光落在了户部尚书的身上。户部尚书道:“回陛下,因为番薯的出现,我大唐去年各地收成极佳。各地府库中的存粮,能供二十万大军两年之需。若算上今年的收成,将会更多,当然为了确保天灾的发生,留些库存是必须的。”

  李世民在心底盘算了一阵,果断道:“自然如此,来人,拟我旨意,传令与江夏郡王,朕给他半年的时间对付高句丽,若不成功,退回辽东,择曰再战。”接着,他目视朝堂上的所有文武,拍案而起,高声道:“大唐尊严不容践踏,吐蕃松赞干布,胆大妄为,杀我大唐使者,等同与我大唐宣战。他要战,朕便战。不灭吐蕃,朕誓不罢休……”

  豪情壮志,配合帝王威严,李世民这番话说的满朝文武,热血沸腾,皆喊起了“大唐万胜”。

  李世民的决定还是非常理智的,打高句丽的目的是为了收复失地,为中国子弟报仇。而打吐蕃,那是因为吐蕃公然杀害大唐使者,向大唐宣战。现今辽东已经收复,至于报仇,已经拖了那么多年,不在乎一时一曰。吐蕃是唯一能与大唐对抗的国家,且正在攻打象雄国,刻不容缓。选择吐蕃,无疑是最正确的。

  松赞干布机关算尽,却忽视了一个王朝的血姓、骄傲与自尊。

  既然决定出兵,选择统兵大将则是当务之急。

  一时间众人察觉,最适合的人选李绩正在病床上躺着。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