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一十三章 托拉斯帝国主义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襄在想着山田的事情,涿郡人口多,人均占有的田地少,对山地的开发就比较多,分田的时候,山田也得考虑进去。

  不像其他几个郡,平原地区都种不过来,有大片的荒地。

  涿郡的山地,很少种植粮食,南方的那种梯田,北方百姓基本不考虑。水文条件不允许,土地也还没有稀缺到那种程度,顶多是丘陵地区有一些粮田,其余山地大多种植了桑树、枣树、桃树、漆树。

  粮田、桑、麻、枣、桃,这些分给谁都行,只需要考虑分配的面积就好,不用考虑汉民会不会种植的问题。

  漆树就不一样了,它不但要会种,还得会割漆,有一定的专业性。

  割漆这活,还真不是谁都会的,要在漆树的树干上,割出月牙型的刀痕,在刀痕的下面插上贝壳,接取树皮伤口中分泌出来的汁液,这就是生漆了。

  需要一定的技术,而且这活特别辛苦,素来有“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

  这话的意思,不是说一百里的漆园才能产一两漆,是说漆民要反复往来,上下攀爬,不停的在漆树林中穿梭,需要走百里路,割上千刀,才能得到一两生漆。

  这种说法,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足矣说明割取生漆的不易,粗略的算来,一两生漆,怎么也得割几百棵树。

  但凡有其他活路,百姓都不愿意当漆民。

  漆民、盐丁,都是极为辛苦的活计,盐丁还好说,通过提升技术,改进生产方式,他们的处境会逐渐变好。

  割漆这活,怎么改进?到了现代,都是这么割的,除了提高价格,刘襄想不出让漆民过得更好的办法。

  可提高生漆的价格,甲胄的成本就会增加,这跟他的初衷不符,军队的战力才是最重要的。

  必须减少生漆交易的中间环节。

  压低生漆价格,增加漆民待遇,就只能牺牲中间商了。

  刘襄决定,跟盐铁一样,生漆也搞专营,只许商人在外面贩漆进来,不许在本地收漆,将漆树的所有权收回,雇佣漆民干活,提高他们的待遇。

  所有漆园,全部军管,在将作监设立专管生漆的署衙。

  偷取和走私生漆的,一律抄没家产,罚作苦役。鼓励百姓举报,以罚没赃款的一成,作为奖励。

  这是刘襄的老办法了,诱之以利,发动群众。他已经用这个办法,几乎清空了放高利贷的,还发了一笔小财,百姓也是非常支持这条发财之路的。

  这个过程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避免不了的。

  想做事,就得面对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无论什么事情,无论哪个年代,问题从来都不会消失,天下就没有不出问题的办法,就看你面对问题的态度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出问题,就什么都别干了。

  继盐铁、矿藏之后,生漆也专营了,刘襄正在向托拉斯帝国,大步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