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七十五章 行走在通途大道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军沿着辽西走廊回返榆关,冬季的傍海大道还是很好走的,安平军倍速而行,只用了六天就走完了全程。

  正常行军,一日三十里,称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说的就是这个。

  这种行军速度能从容的吃完朝食拔营起行,傍晚的时候扎营吃哺食,士卒还有一点体力应对一些突发状况。

  安平军经过一年多的战斗、训练,又配备了不少的驮马、辎车,在自己的地盘上倍速而行完全没有问题,在敌占区就走不了这么快了,一日四十到五十里,是正常的行军速度。

  过了榆关就更好走了,幽州五郡贯通各处战略要地的道路已经修好。

  水泥大道宽三丈四尺,自北新城连接涿县、蓟县、潞县、无终、土垠、海阳、临榆,一直通到榆关。

  潞县通往渔阳县的道路已经完工,土垠通往卢龙塞的道路只修到了令支县,明年春耕之后会继续开工,还有蓟县通往居庸关的道路,也会在那时开工。

  其余分支路径会慢慢建设。

  这条路,修了一年半,总计动用了几十万的民夫,全程九百多里,将五郡之地联系在了一起。物资运送,军队调动,变得非常快捷,各县的商贸流通也变得更加频繁。

  于军于民都有大用。

  值得庆贺。

  更让他欣喜的是,通过这样的大工程,锻炼了各个乡、县的组织能力,主要是乡中的蔷夫、游檄,民团的领队,这些人大多不识字,他们必须从实际的事情、亲身的经历里面获得成长,而他们才是刘襄控制地方的主要力量。

  现在的答卷,让他很满意,总人口加上组织动员能力,才是真正的力量。

  比如说,你的地盘有一千个人,可你只能调动十个人,我的地盘只有一百个人,可我能动员二十个人,那我就能打败你。总体上我没你强大,但表现出来的力量,我比你强。

  这就是政府最本质的职能。

  在这个基础之上,因为不同的诉求,添加了各种衙门,搭建了朝廷的框架。

  刘襄手下的人才太少了,他必须抓住本质,有所取舍,所以他把税制定的简单且轻薄,让百姓都能承受,也明白该交多少,这就省去了一大堆强制催收的和镇压百姓的人力,这一点几乎砍去了一半的官吏需求。

  那些监督的、制衡的,自然也会相应减少,特别是监督权,他建立缇骑,用亲军监督四方,定期轮换不设常驻,减少与地方官吏勾结的机会。

  县里就剩下负责收税的计吏,管理治安的贼曹,看管物资的仓曹,防火防瘟疫的司烜,统计人口黄册、物资账册的典吏或者县丞,负责统计民团的县尉,掌管律法的县令,以及看押囚犯的狱卒。

  就不需要其他的了。

  有些县城连县令、县尉都不需要。

  汉朝以县治天下,或者说大部分封建朝代,都是以县作为统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