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四章 题眼_盛唐霸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一个人的性子,便一切都了然于胸了。

  这十次春闱的题目,有七次都是由国子监祭酒孔方出的,怪不得独孤孺叫自己有机会与他同去拜见孔方,原来动了这般心思。

  荀冉心中将独孤孺鄙视了一番,翻看一本册子开始总结题眼。

  所谓题眼便是一道题的突破口,这体现在策论上便是立意。

  一篇策论的高下往往是由立意决定的。好的立意可以取悦考官,差的立意则会直接被打入冷宫。

  据荀冉的观察,这个孔方虽然是儒士,却和他的本家老祖宗孔子完全不是一个路数。换句话说,孔方是个文人身武夫心。如果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让他带兵去和西突厥打仗,相信这老家伙也会毫不犹豫的应下,催马前往。

  这样一个尚武的老先生,自然会将策论的重点放到军事上。

  既然是军事,无外乎便是三点。

  一是军制,这个可以讨论的范围很大,荀冉后世读过许多本分析唐朝前中后期兵制利弊的典籍,对这个套路十分熟悉。

  二是军镇,唐朝以藩镇拱卫中原,这种模式当然有极大的弊端,孔方不可能看不到,他想要借着学子之口喊出最强音,自然不难理解。

  三是军纪,这个其实可供发挥的空间极小。毕竟说是一回事,做是另外一回事。便是李卫公,也做不到完全禁止手下洗劫城池。事实上,唐朝士兵重要的收入来源便是战利品,当战利品不够时他们便会去抢劫城中百姓的财物。

  既然无法阻止,那些大唐军官便默许了这一陋习,只不过有的会规定只准洗掠三日,三日后再洗掠百姓者以军纪严惩。

  人是自私的,当兵打仗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讨吃食。军卒士兵冒着这么大风险从军,为的不就是多得些银子吗。人性本恶,这个观点虽然偏激,也不是没有一丝道理。

  孔方这把年纪了,又不是满嘴只会之乎者也的老学究,怎么会看不到这点。

  所以荀冉基本已经可以断定,军纪这条不会出题。

  那么便是军制、军镇二选一了。

  荀冉眯起眼睛,抽出一张宣纸,研起墨来。

  他一边研磨一边思考可能的出题方向。

  大唐藩镇基本可以分为陇右、安西、平卢、剑南四大块。

  安西战力最强,但军队人数最少。陇右战略意义最大,是长安城的西门户

  平卢和剑南,出题的可能性便有些小了。

  剑南因为刚刚出了叛乱,孔方自然不会傻到在这个节骨眼上触霉头,捋皇帝的逆鳞。

  至于平卢,离长安实在太远。如果洛阳不是陪都而是京畿,平卢的威胁或许还会大一些。

  安史之乱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意外,或许安禄山自己都没想到可以一举挥师南下,连克二都。

  安西、陇右。安西,陇右

  “郎君,快休息一会吧。”

  梅萱儿端着一碗酸梅汤和一份凉皮缓步走进了书房,柔声说道。

  荀冉端过酸梅汤小酌了一口,又夹起一根凉皮送入口中缓缓咀嚼。

  “这题眼马上便被我破了,实在是挠心啊。”

  梅萱儿坐在了胡床上,掩嘴笑道:“郎君还真想骑马游杏园呢?看来倒是奴家小瞧了郎君咯。”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