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章 邯郸吕不韦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势一天天恶化。粮价飞涨,赵人皆有敌意,吕不韦的生意也一天天难做。无奈,吕不韦只得将可以疏解出去的生意都疏解出去,尽量维持自己的店铺不关张。那时的风俗与现在不同:现在,当生意不好时,老板可以裁员增效;但那时,员工与老板之间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老板甚至可以把店员杀了,却偏偏不能解雇!吕不韦只能把邯郸的家臣、保人、掌柜派往其他地方。吕氏的产业十分庞大,运作起来成本昂贵。邯郸一处不顺,处处不顺,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过,有着经商头脑的吕不韦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商机:邯郸不是需要粮食吗?现在粮食哪里不缺?自然是秦地啊!如果能从秦地适当调出粮食,不仅可解燃眉之急,还可能大赚一笔!当然,调出的粮食数量必须控制,不能影响粮价的走向。完全按市场需要而行,自然的结果就是秦地粮价上涨,而平抑了邯郸的粮价。这是不可接受的。

  吕不韦在与众人协商后,立即派人随着吕氏商队前往洛阳,在那里,他可以从关中、南阳,甚至河东调出粮食;如果价格合适,从魏、韩两国收购粮食也不是不可以。

  而且,吕不韦还在邯郸找到了商机:两军大战,损失的箭矢、兵器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虽然这些损失的大部分都会被回收利用,但遗留在战场上的数目也不少。如果能够加以收购,只要不多的货物,就能换到不少残破的兵器,而这正是秦国工匠所需要的!

  于是一个完美的商业循环出现了:用日用小商品在邯郸周围换取邑民手中的破损兵器,包括矛、戟、戈、镞、柲等,将这些破损兵器运往秦地换取粮食,再把这些粮食运到邯郸高价出售。这样一来,吕氏商铺的生意也可以维持下去了。

  从秦地调运粮食,这对一个正常经商的商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吕不韦不然。他是秦公子的家保,是秦国的“官商”,他可以用正常价格在秦国购买任何商品,并运往其他诸侯国。不过,吕不韦还是派出一名使者,把自己的计划报告了子楚和张禄。

  正月邯郸解围,二月,吕不韦的第一批粮食就运进了邯郸。除了留足公子府所需,其他的都以高价出售。不少赵公子听说吕不韦搞到了粮食,不惜低三下四,向吕不韦告贷。吕不韦借机很是拉拢了一批人。

  自然,还有一批人是非常和吕不韦过不去的。他们向官府报告说,吕不韦实在太嚣张了,在取得对秦斗争的伟大胜利之时,怎么能容许这种人存在?

  但平阳君申斥道:“彼入粮于邯郸,利耶,否耶?”

  当多地粮食开始运入邯郸时,吕不韦已经大赚特赚了一大笔,并笼络到相当一批人。子楚与张禄也来信,对吕不韦表示了赞赏。那些有心的赵国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