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百圩三章 干烧鲥鱼_味结膳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辛香滋味正好取代剁椒、辣椒的味道。

  而延禧宫的太监准时来取,送入景阳宫中的,恰好是这干烧鲥鱼。

  在伊士尧的想法之中,何汀大多数菜品的做法取向,都是缘于如今住在延禧宫的皇长子。

  如今把干烧鲥鱼取走去景阳宫,即是说其实这菜不合延禧宫口味?还是另有其它原因?

  伊士尧此时只是一名普通御厨,还是那种多聊两句就怕露馅的御厨,而且,越来越学着谨慎的他,甚至不太敢向小胖万磐提过于敏感的问题。

  于是验证这件事的法子就只剩把该做的菜“误做”为其它菜这一个办法了。

  前一日午膳,为延禧宫做的是“上汤嫩浇鲥鱼”,按理这第二日的晚膳,该做干烧了,也该是送去景阳宫的一日了。

  皇长子延禧宫中的荤食菜品都由何贵全权处理,这是尚膳监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所以伊士尧准备擅自做清蒸,以满足自己的好奇。

  这件事可做的原因在于另一个不成文的尚膳监约定——除非上四位,即万岁、太后、皇后、皇贵妃的餐食不容出错之外,其他各宫之中,餐品出错在所难免,都不予嗔怪与追责,换句话说,就是厨子做什么,各宫吃什么。

  清蒸鲥鱼的表面泛出油光,伊士尧正把酱油兑的羊骨薄汤浇上去时,延禧宫太监“特别准时”地到达荤局门口。

  “何御厨,又是小的,别来无恙啊。”求人办事的一方永远多客气些,总没错。

  “呀!公公,今儿来得可早啊。您看,这清蒸鲥鱼刚浇上料汁……”伊士尧这句话话音还未落,就眼睁睁地瞧见,那位太监的脸色出现不自然的神情。

  “清、清蒸,按理,今儿晚膳,不应是干烧吗?”太监不光神情不自然,话语也有些支吾了。

  “原是干烧,可今儿坤宁宫添了一道蘸蒜酱油的白煮羊肉,那些滩羊熬出来的白汤可是好东西,就做了清蒸,也是与昨儿不同的做法,我记得皇长子爱吃清蒸的口儿。”伊士尧对第二条尚膳监不成文约定掌握良好。

  “话如此是无错,只是今日……小的不是要拿去景阳宫吗。”太监无奈地望着清蒸鲥鱼上飘着的热气。

  “那取了这清蒸的去,又如何,此肉更活,且只有淡淡盐味,晚膳吃正好。”伊士尧振振有词,虽然说的确是事实。

  “啧,鱼不重要,重要的是那茱萸……”太监忽然一下急得一脑门汗。

  “茱萸?”伊士尧看着太监一脑门的汗,更觉得蹊跷,想到既然问到这一步了,不如再进一步,“您还不知我之前遭遇那么多事,又是咯血,又是挨打的,脑子一直不清不楚的,您还是直接跟我说吧,干烧鲥鱼也快,大不了我再做一份得了。”

  太监听到何贵说可以再做一份,忙打开了话匣子,“何御厨才进宫不久,有些事不知是自然。可主子却早言,他该说的都说与你了,此时小的不得又与您说一遍。”

  太监去粗取精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概括了一遍,大意是被幽禁在景阳宫中的王恭妃本最喜吃些辛辣、刺激的菜品,可整座后宫,妃嫔都可提餐食要求,唯独景阳宫不受万岁待见,不仅份例要减,还不让随意提吃穿住用的要求。

  虽平日吃的与各宫并无太多不同,但每每各地送来时令鲜菜,仅景阳宫享用不到。如今春天竟又是吃清淡、吃本味的时节,难得有一道可做重口的时令鱼菜,皇长子自然要想法子给生母送去尝尝了。

  更何况,古诗有云,茱萸象征富贵吉祥、驱邪逐恶、延年益寿,也寄托了些不能与生母相见的愁思,故每每到这干烧鲥鱼,延禧宫的份例就会直接送去景阳宫,如此也不会惊动谁,再说了不过是几尾鱼,也无人会在意。

  伊士尧心想,折腾半天,差点露馅,弄明白之后原来是儿子想给母亲表孝心,这弯子绕的。

  又转念一想,这干烧鲥鱼据何汀说,是她自己独创出来的——也就是她也知道表孝心这事?

  想来想去,他对这后面藏着的事情来了兴趣,一边叫着“哎呀,这鱼怎么蒸老了”,一边另起一锅开始做新一盘干烧鲥鱼,还一边想着怎么向何汀求证才是。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