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皕圩二章 操之过急_味结膳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部分目的,就是凭借到时入行宫中来奏事的大臣们的言语、表现,判断皇长子在宫中的行动。

  结果出了何禾的事,行宫里从上到下都未能消停,直到第四日见梁秀殳仍没安排,只好派瑛儿亲自回宫一趟。

  这其中百密一疏之处在于,只知将从皇城来行宫中的大臣密切关注起来,却忘了提醒行宫中的人切莫走漏风声。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毕竟这秀女初选头几日,都未有人从皇宫中来,而秀女何禾在参选前后出乱子,乃至被郑皇贵妃亲自召见、与皇三子议亲的事却被沈一贯知道得一清二楚。

  伊士尧所说的暗桩一事,倒也不是金靓姗不上心,而是她即便想去处理,这时又能做些什么,从行宫启程往皇宫中与皇长子对质?还是干脆奏请皇帝直接将太子之位的结果公之于众?都是一时无法定下,又绝不能做的事,想它做什么。

  就在她又一日选择不出现在秀女初选监场台,而是留在大殿中苦思冥想,该怎么利用目前手中掌握的东西破局时,金靓姗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伊士尧——毕竟这么多年来,他是突然出现唯一变量,而这个变量又是皇长子一侧的常量。

  此时此刻乃至彼时彼刻,在延禧宫的皇长子则与金靓姗的想法一样,对于他而言,在争国本过程中,一直为常量的何家人,同样也一直为常量的何贵,不知怎么,最近几个月开始变得十分异常,慢慢转为自己身边的变量。

  皇长子本一直以为前光禄寺卿何宁是站在与自己对立面的,毕竟从小到大,耳中听到的就是翊坤宫郑皇贵妃又诞下一子,或一女,都要从太仓和光禄寺调拨大量银两庆祝。

  虽然也听过何宁有因具体数额及用度,与翊坤宫发生过争执,但最后竟一起吃了顿莫名其妙的大宴,就选择和解、不再追究——正因为这些大小事,以至于当年的太后、皇后都对这位前光禄寺卿颇有微词,时年尚幼的皇长子心中也留下一个何宁是坚定站在皇帝一侧的印象。

  击破他对何宁印象之人是如今自己的老师,据彼时正在南都、京师各处闲来无事晃荡的沈一贯说,何宁与一位坚定支持立长皇子为太子、名叫王易朗的人相交甚深;之后王易朗因在国本之争中奏事过激,被抄家赐死后,何宁不仅花去相当功夫试图挽救好友,之后不能,又花去相当功夫自保。

  以如此代价换取一个心中信念,再断言何宁站在皇帝一方,就有些牵强了。

  但彼时皇长子年纪尚小,十岁还未满,而接近何宁这样乐于与皇帝对抗的大员,成了皇长子长成、懂事之后常做的一件事。

  可是谁又能想到早于皇长子能独立与大臣交流之前,何宁就主动从朝堂之上致仕,而其中的原因竟是这位他自己与何卿长女何汀的交集。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