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十二章 西关 二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期合作的,见面聊一聊也是必须的。”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的邵曙光一边走,一边扭头朝黄汉华说道:“西关这里同样还有一些加工产业的工坊,同样是我们每年采购的重点。尤其是在这会宁波府诸县茶叶产量萎靡不振的情况下,我们就更要重视这一片了,广东茶叶部分资产,部分从江西福建流入,质量还是可以的,在宁波府茶产量恢复正常之前,我们都必须大量依赖广东进口茶,不然国内市场可就全让荷兰人英国人占领喽。”

  邵曙光提到的这些手工工场商行什么的,都是近些年快展起来的。因为海珠岛商站常年稳定的收购,催生了广州城一带日渐繁盛的对外贸易,再加上东岸人军事上的强势以及对广东实际统治者李成栋的威慑力,使得他们的采购无人敢下绊子,这无疑从政治上对这些商人形成了庇护,因此很快在广州西关外便兴起了这一系列的商行和工场,一如后世清朝专做海外贸易的十三行一样——至于说商行和工场为何集中在西关,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广州城北面是山地东面是台地南面是珠江,只有西面是肥美平坦的珠江冲积平原,既可拿来种地,亦可开办工场商行等场所,且低价低廉,自然使得众人都集中到了这边来,并渐渐使之繁华了起来,虽然比起广州旧城还有些距离,但也相当不错了。

  可以这么说,在清廷控制苏州松江一带,并使得当地原本全国第一的纺织工业基地渐渐没落后,现在中国大6上工商业最达的地方依然转移到了广州一带。依托对外贸易的广州惠州商人们将大量纺织品茶叶生丝瓷器药材等特产品出口至国外,但进口的东西却不是很多,因此累积起了大量的利润。

  只可惜,目前些因为工商业而产生的利润,并没有被其掌控者们进行再投资,也没有流通到市面上并形成如同英国社会那样的“价格革命”——西班牙开采美洲白银后,使得大量贵金属流入英国,一举解决了困扰该国多年的货币短缺的现象,并引起了物价的全面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展——而是多数沉淀了下来,变成了商人和工场主们的私人存款,彻底从流通市场上退出,令人颇为感叹。

  之所以如此,大概还是由于商人们普遍觉得扩大生产会招致亏损吧。毕竟,东岸人的收购数量一般都是固定的(至少增长率不高),再加上国内战乱,市场也比较封闭,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他们的商品未必就能顺利卖到其他省份,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将利润进行再投资,而是任其沉淀了下来,成了一堆“无用的金属”。

  “西关一带风景优美,被称做‘既有一湾春水绿之风貌,又有两岸荔枝红之盛景’,所以现在也开始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