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5【安排】_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道:“应该不会走。我身体不好,家业也在南京,我必须留在这里保住家产。周先生认为日寇会攻到南京?”

  “不好说,”周赫煊叹息道,“以中日两国的军事力量来看,恐怕南京是保不住的。而且作为中国的首都,日寇一旦攻陷南京,恐有昔日旅顺之事。”

  “大屠杀?”许传音噌的站起来。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周赫煊拿出20万大洋的汇票说,“不管如何,战乱一来,百姓遭殃。这20万大洋,还请许博士收下,雇佣一些牛车和马车,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孤儿寡母和老弱病残撤离。”

  许传音感觉脑袋晕乎乎的,他只是个小官僚兼资本家而已,周赫煊莫名其妙找到他,又莫名其妙给他20万大洋,还说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话。

  直到几个月后,许传音才真正理解了周赫煊的用意。

  实际上,国民政府从今年11月份开始,就在有计划的组织南京市民撤离。对于内迁的难民,政府沿途在各市县设有难民所,免费发放难民证和少量路费,同时也联系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予以扶助。

  在战争爆发前,南京的常住人口是万,而到南京陷落的时候,已经只剩下50万了,能走的早就提前走了。

  那些不愿走的南京市民,大致分为五类:

  一是奉命留下的。比如划拨给国际安全区的警察,比如国党和共党特务,又比如学校、医院和机关单位的留守职工。

  二是自愿留下的。比如世界红卍子会的副会长许传音博士、协管金陵女大难民营的程瑞芳女士,他们都自愿留下来救助难民。

  三是难舍故土的。谁都料不到日本会搞大屠杀,好多平民百姓辛苦半辈子,终于打拼出一点家业,比如店面、比如房产、比如土地。让他们丢下这些产业,背井离乡朝着未知的远方前进,他们很难下定决心。

  四是难以成行的。这些人生活比较贫困,大撤离期间车费昂贵,交通工具难寻,只能靠步行一点点前进。太辛苦了,而且生活没有保障,他们都不愿走。

  五是亲日派。这些人仗着跟日本人有联系,或有生意来往,或直接当汉奸,还以为日寇来了就能升官发财,结果好多都稀里糊涂死在大屠杀当中。

  历史上,南京宪兵挨家挨户动员撤离,耗尽唇舌之力,也无法劝动那些市民离开。

  周赫煊又能有什么办法?

  就算到处宣传日寇要搞大屠杀,那也得有人相信啊!

  周赫煊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可靠之人留下一笔捐款,给生活困难的难民提供帮助,让那些想走而没有能力走的人得以保命。比如这种情况,宪兵怎么劝说都不走的一户人家——寡妇指着卧病在床的婆婆和几个小孩反问宪兵:你让我怎么搬?

  有了周赫煊的资助,至少那些孤儿寡母可以离开。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