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章 工地上的做题家_缅甸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丝路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

  一九七八年二月十四日,农历正月初八,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

  木丝河口两岸,春耕正忙。

  去年冬耕后,农场职工没有停歇,开荒修渠忙不停,又开辟了三千多亩水田。

  北岸瑞丽县耕法成熟,能做到一年三熟,农忙和播种连在一起,除了冬月,一年都是农忙。

  南岸农场都是生地,也没有丰富的种植经验,没办法连播,所以不等春耕节气,提前播种。

  几台柳江机械厂产的拖拉机拉着宽大的犁田机,将水田里的泥块搅碎,拖出长长的泥浆波浪。

  一群小孩子,提着小竹篓,跟着耙犁走,时不时低头捡鱼。

  耙犁将水搅浑后,白条、斗鱼、小鲫鱼等小鱼会“溺水”,露出鱼头换气,这时一抓一个准。

  小孩们为了抓鱼,你争我抢的跑前头,激荡的水花,溅得满身泥水,跟泥猴一样。

  要是趴田里,叫水猴子也不过分。

  谭木西站田埂上大骂,“别跑太近,耙齿危险。”

  笼状的圆形耙犁,被磨损的白光发亮,锋利极了,刺到人准是一个窟窿。

  谭爷爷的威慑力很大,泥猴们不再敢追着打田机,转而去出水口,那里的鱼更大更多。

  打田机翻过几次田后,农夫们拿着推子,将拖拉机轮胎留下的痕迹推平,然后撒上发酵、晒干的农家肥。

  干完这些,田埂上的人群挑秧苗下田,一起插秧。

  插秧效率极低,凭借农场一百多职工,能忙很久。

  为了不耽搁农时,农场请附近村庄的近百个村民帮忙,皮孩子就是跟着家长来的。

  种稻最简单的事就是插秧,每个山民都会,下田就能干,不用教的。

  从保山回来,张扬特意到农田边走走,跟进春耕进度。

  这次耕种很重要,若是顺利,根据地就可以结束进口粮食的历史,实现主粮自主。

  “老谭,要扩大种植,一直用插秧法可不行!”

  望着水田里腰一直没直过的村民,张扬很有感触。

  谭木西捶打腰骨,“我昨天忙过头,把老腰给累过头了,今天差点起不来身。”

  张扬想了想,“这次来不及了,秋耕前,买或者自制一批插秧机出来。”

  这点,是旅部疏漏了,有拖拉机等机械,研制临时用的插秧机并不难。

  “老谭,你别整天低头忙自家一亩三分地,多和机械厂等部门沟通,大家集思广益。”

  旅部事务繁忙,又不能时刻关注基层,很多工作需要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解决问题。

  插秧机就是例子,农场找机械厂帮忙,两个部门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难题。

  就算机械厂做不好机器,也可以联合向旅部申请支援,从华夏采购插秧机。

  总比农场靠蛮力干活好!

  老谭检讨自己,笑笑辩解,“我是怕花太多的钱!”

  张扬笑了,指着远处的拖

  请收藏:https://m.dqkj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